|
水泥“碳交易”时代或近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此外,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介绍,“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碳市场建设,其他重点产业也将纳入其中,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产业方面,前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下一步应该考虑。 重庆水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此前,涉及水泥行业的碳排放交易已在广东、湖北等省试点。根据《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认定标准,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部分生产正常的水泥粉磨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以广东省、湖北省以往试点为例,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主要是免费发放,近年来配额交易价格在15-30元/T CO2左右波动。广东省水泥定额分配主要采用基准法,湖北省采用对标法。由于大部分碳排放配额是免费发放的,行业整体碳排放绩效成本不高,对行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小,水泥格局下企业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基准法从排放基准值的角度出发,选择排放水平先进的企业作为基准,对行业整体排放水平有严格的约束。另外,作为自愿碳减排的新能源企业,可以进入碳市场,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易,替代碳排放配额(价格略低于配额)。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水泥行业供给侧的长期控制。后续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后,不仅将加速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工艺改进实现技术减排,还将推动行业通过市场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减排。34号文件提出的错峰生产、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减少过剩产能等产业政策,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实现绝对减排的最佳途径。有利于水泥行业中长期供给侧总量控制和优化,有利于行业中长期利润中心。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也将凸显企业之间的差距,加快企业的差异化,龙头企业将享受超额收益。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后,优质企业可以凭借其更高效、节能、低碳的生产能力、更强的研发能力和更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其相对同行业更好的环境效益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根据此前广东、湖北的试点情况,无论是基准法还是对标法,如果企业实际排放水平低于根据基准值确定的配额水平,碳排放配额顺差,他们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碳排放配额或进行碳资产管理。以华新水泥为例,一方面,公司大力实施碳排放对标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碳资产管理水平,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燃料(RDF)替代部分煤炭,实现了110kg/T熟料的减排。单熟料碳排放量下降13%左右,减排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公司实施碳排放对标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碳资产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市场交易试点工作 |